最近,一段显示上海自然博物馆内儿童行为不规范的影像受到广泛关注,这些孩子被监护人纵容,家长不仅没有加以约束,反而表现出支持的态度,这种现象确实令人震惊。
视频引发关注
昨夜(9日),坊间借助抖音平台上的视频账号,与视频发布者及其同伴取得联系,这两位均为前来上海参观的初中年级学生。据她们所述,该视频摄制于9日午后3时左右,场所位于上海自然博物馆B2层的“非洲大草原”互动展示区域。当时该处客流量密集,她们认为视频里孩子与家长的举动欠妥,因而将视频上传至网络,意图吸引公众注意。评论区中,部分网民表示昨日亦目睹了此情此景。
实地核实情况
今日(10日)午时12点,记者抵达上海自然博物馆,恰逢暑期参观高峰,馆内客流高达4350人,各展区均呈现饱和状态。在B2层“非洲大草原”互动展示区入口,记者核实事发位置确在此处。该展区采用半开放式布局,展陈物品未设置防护设施,仅有高度仅及成人腰部的木质隔离带,对于身高约1米的儿童,需要家长协助才能跨越。
现场乱象丛生
展出的狮子陈列在游客必走通道上,位置便于攀爬,展台张贴了26条“禁止触摸攀爬”的警示标识,数量为该场馆之最。然而,依然有家长引导孩子与展品进行身体接触,致使标本发生位移。一位场馆工作人员透露,由于该区域吸引力强,日常便常有青少年攀爬、骑乘展品。早前海洋馆尝试互动展示时,海星因频繁被触摸而死亡,因此实行活体参观时需要大量人员看管。
志愿者管理难题
据志愿者反映,场馆方面出于安全考量,会建议家长及孩子与展品保持间隔,但实际作用不大,甚至可能引发访客的指责。这种情况既是志愿者感到无力的表现,也是场馆管理上遇到的难题。即便设有警示牌并有人劝导,仍有部分访客不听从,这种不守规矩的行为,严重干扰了其他参观者的观展感受。
馆方回应情况
今日午后,坊间人士联络上海自然博物馆,该馆方面在稿件发布前反馈,网络用户拍摄的画面确实反映了实际情况。该馆机构已在官方网站的参观指引部分显著位置添加说明,提醒访客要保护公共物品,不要靠近展出的标本和模型,对媒体及社会大众的监督表示感谢。期待所有相关方共同合作,用有礼貌的行为维护自然景观的整洁。
文明参观待提升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民众认知自然的关键机构,访客须有秩序游览。机构虽设有警示及管控手段,少数监护人与其子女仍无视规章。增强社会成员行为规范意识任务艰巨,须各界合力推进。特此倡导公众珍视公共设施,恪守游览准则,请问怎样方能更有效地促进参观者于博物馆内行为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