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天气条件下,人们的食欲普遍下降,然而,在这个食欲减弱的时期,若饮食选择稍有失误,便可能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最近,一名青年因食用了存放过久的凉皮,不幸陷入了生命危险之中。
凉皮惹祸
午后气温异常升高,大壮的父亲在工地任务完成后,购得了街角处的凉皮。父子俩未能将这凉皮全部吃完,于是将剩余部分放入冰箱,预备晚餐时继续食用。次日,工地发放了盒饭,那盒凉皮便在冰箱里闲置。直至第三天傍晚,大壮才将那盒凉皮从冰箱中取出。他坚持节约的理念,严格遵循凉拌菜的制作流程,细致地制作了酸辣口味的凉皮,盛满了三碗,最终被吃得干干净净。
身体不适
夜间,大壮突感腹泻,多次前往洗手间,其排泄物颜色逐渐变为单一的液体。翌日清晨,他感到腹部膨胀,并伴有恶心。最初,他认为是由于天气炎热引起的暑热和食物中毒,于是前往社区诊所接受刮痧治疗。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有所恶化。患者出现呕吐及腹泻症状,身体状态极度衰弱,站立能力严重受限,体表皮肤呈现黄疸,且伴有排尿障碍。
专家怀疑
在送医过程中,一份凉皮吸引了医生的目光。急诊科主任陆远强在仔细观察患者症状后,坚信患者可能已经遭遇了米酵菌酸中毒。半个月前,该医院曾经接诊过一名老年患者,该患者因食用隔夜白木耳而患上了米酵菌酸中毒。陆主任经过细致的调研,指出凉皮这类湿米粉制品在夏季的高温环境下,很容易成为椰毒假单胞菌的滋生场所;而这种细菌分泌的米酵菌酸,其毒性极强,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毒素凶险
米酵菌酸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同时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较低。即便经过回锅烹饪,其毒性也难以完全去除。截至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针对这种毒素的特效解毒药物。治疗手段主要依赖于血液净化以清除毒素,并对关键脏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然而,救治的难度相当高。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米酵菌酸中毒是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引发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该病症的致死率已超过40%。
高危食物
专家指出,夏季为米酵菌酸中毒的多发时段。若湿米粉储存时间过长或已腐败、食用菌浸泡时间过长、谷物产品发酵处理不当,均可能成为椰毒假单胞菌生长的温床。在高温条件下,若食物在常温下放置超过数小时,或者在冰箱中存放一夜后出现酸味、粘稠感或异味,消费者应立即停止食用。
健康提醒
青年不幸遭遇生命危险,仅仅是因为一碗凉拌面,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在炎热的夏季,尽管食欲可能减弱,但饮食安全绝不能被忽视。我们必须关注食品的保质期限和保存状况,以防类似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