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角逐向来激烈,斯大林离世后苏联高层冲突接连不断,他看重的一些干部结局都极其凄惨,唯独阿纳斯塔斯·伊凡诺维奇·米高扬在好几位领导人更迭时都安然无恙,他究竟运用了哪些方法?
早年经历结缘
米高扬是高加索亚美尼亚人,他的出身和斯大林颇为相似,两人都在第比利斯的宗教机构学习过,同样是在那里接触了布尔什维克思想,后来都参与了革命活动。十月革命爆发后,高加索地区动荡不安,米高扬前往莫斯科向斯大林汇报了当地动态,他们因此建立了联系。1922年5月,米高扬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会的成员,随后,在斯大林的举荐下,他被委派到高加索地区工作。
坚定追随升职
在后来的权力角逐里,米高扬始终坚定地支持斯大林,因此他的职务不断得到晋升。1926年,他三十岁时,被任命为负责全国经济和商业事务的部长。1935年,在斯大林的扶持下,他又成为政治局成员,加入了苏联的决策中心,继续主管经济和商业事务。他变卖了一些来自旧俄时期的珍贵物品,换来了国际货币,然后开始与美国和德国扩大贸易联系,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资金短缺和设备匮乏的问题。
战争贡献不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米高扬最初负责安排工厂的搬迁工作,随后加入国防委员会,负责武器物资的调配和运输,目的是满足前线的粮食供应。1946年,他担任了苏联政府的副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他曾经秘密前往西柏坡。然而,在苏共十九大上,尽管他地位很高且经验丰富,但并没有被选入主席团执行局和核心组。
支持赫氏起落
斯大林去世后,米高扬继续在主席团中担任职务。1955年,他赞同赫鲁晓夫获得领导权,因此被安排担任部长会议的次要职位。不过,在匈牙利问题上,他不同意使用武力,结果逐渐被排挤。事实上,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他曾经救助过一些人,表明他并非总是无情无义。
赫氏下台上位
1964年,赫鲁晓夫失去了核心领导地位,米高扬担任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这个职位通常象征着国家元首的角色。然而,这个位置并没有多少实际权力,他还被剥夺了在党中央主席团中的席位。在这种情况下,他觉得自己应该退下来,就以健康原因为由请求卸任。
隆重告别离世
勃列日涅夫对米高扬十分客气,在欢送活动里,他把第6枚列宁勋章挂在了米高扬的胸前,借此表达敬意。1978年,米高扬去世了。他在苏联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中,居然能够平安度过好几个权力交替时期,这实在让人惊讶。
很多人认为米高扬之所以能够顺利离职,是因为他时运不济,还是因为他具备政治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