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崇明岛探望‘慰安妇’幸存者,田野调查为何重要?

图片

八月十四日,关于“慰安妇”问题的探讨取得新突破,《日军“慰安妇”全史》新作发布仪式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历史事件一直是令人心碎的重大记录。此次发布仪式及新出版的著作,将为这段历史提供更多确凿的文献依据。

新书发布活动

8月14日,午后,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的友谊厅,举行了名为《日军“慰安妇”全史》一书的发布典礼。该典礼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众多业内学者及研究人士到场,参与了这部具有历史价值的书籍的揭幕过程。

图片

作者成果分享

苏智良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学者,他负责中国“慰安妇”议题研究机构的工作,还编纂了《日军‘慰安妇’全史》。他回顾了其研究团队三十多年的研究过程。他着重指出,这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了大量日军“慰安妇”体系存在的确凿证据。经过长时间调查,部门确认国内设有两千一百余家对应单位,另外查明大陆地域内尚有三百五十八名受规者存活。

学界责任担当

陈丽菲,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拥有教授与硕士生导师两种头衔,亦是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的成员,她强调中国是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发生地及主要实施区域,对此问题的探究是中国学术界必须承担的任务。研究工作需呈现“慰安妇”制度实施的具体状况、可信资料和实际操作过程。她强调,初始阶段实地考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最近公众对此现象的关心程度逐渐提升。

调研艰辛历程

陈丽菲回想,纪录片《二十二》的导演郭柯设立基金之前,研究中心的调查工作开展十分不易。她起初负责实地考察任务,感到负担沉重,也不打算让学生参与其中。然而,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升,状况逐渐好转。即便如此,她指出当前的研究成果尚处于起始阶段。

传承历史责任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工作人员贾铭宇,十多年以前参与过现场考察,彼时接受访问的大多数人现已离世。她观察到,经历者与目击者的人数持续下降,所以历史探究与记忆延续工作仍须推进。其后,研究集体拓展了考察范围,调查活动也带来诸多心得与思索。

出版社的使命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华栋强调,该出版社一直致力于抗日战争史研究,一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保存历史为己任”的宗旨。《日军“慰安妇”全史》是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的重点项目,具备三项显著优势,能够有力回击对历史的歪曲认知。该书编纂与审校团队同专家学者保持密切沟通,逐章开展严谨把关,保证整个工作满足学术规范要求。

就“慰安妇”这一主题而言,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期待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和交流,并征求不同角度的意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闽东之光影像中心 www.mdzg.tv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数字化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