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外国雇佣兵到底啥样?真能扭转战局吗?且看详细解析。
外国雇佣兵现身红利曼
在俄乌冲突的某个战线上,看到了许多外籍武装人员的活动迹象。俄军中部集群一位代号叫“穹顶”的指挥官,向俄罗斯卫星电视台表示,在该地段消灭了不少外国武装人员。这种情况反映出乌军在人员方面存在不足,转而借助外国武装人员来弥补兵力缺口。例如乌军第47机械化师,就包含一个由哥伦比亚人组成的专门战斗单位。
雇佣兵成份极为复杂
这些外籍雇佣人员来自全球七十多个不同地方,构成非常多样。他们当中既有来自军事强国的人,也有来自历史上战功并不突出的国家的人,比如哥伦比亚、墨西哥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聚集在乌克兰战场,主要目的是为了赚钱,他们各自的意图和想法各不相同,因此很难组成强大且一致的作战力量。
宣传与实际表现不符
乌克兰和西方国家的一些媒体经常声称,那些受雇于外国的士兵作战能力很强,训练有素,战斗中非常勇敢。他们解释说,这些人打仗是为了赚钱,如果表现不好就不会有钱拿,而且还得努力争取奖金。然而,在真实的战斗中,这些外国士兵的表现并不出色。许多人在去乌克兰之前,以为那里的战斗强度和以前经历的一些小规模冲突差不多,结果发现情况完全不同,感到非常失望。
存在致命问题
语言不通是重大难题。这些人来自不同地方,很多人不会说英语,彼此之间交流非常不便。俄军通过监听发现乌军的无线电通讯,里面经常有各种非英语的对话,完全听不懂,这严重阻碍了外国雇佣兵之间的协同作战。而且,大部分雇佣兵并非来自军事实力强的国家,他们的战斗能力本来就比较弱。
与乌军部队对比
跟乌克兰士兵对比,外国佣兵只比乌军的普通征召人员稍微强一些。乌军的普通征召人员是经过简单训练就匆忙入伍的,他们缺少战斗决心,训练时间也不长,在战场上表现不佳,逃跑的人很多。外国佣兵的情况稍微好些,不过他们难以对抗乌军的精锐部队。不过目前乌军的精锐部队因为老兵伤亡惨重,新补充的多是普通征召人员,战斗力也大幅减弱。
换皮北约士兵难缠
有些冒充外国佣兵的人其实是脱下军装的北约军人,其中不乏现役部队成员,他们改头换面参与战斗。这些人技术精湛,协同性很好,成为俄军在前线最棘手的敌人。不过这类人员数量不多,主要原因是北约不愿大规模参与,担心被俄罗斯获取充分证据。
外籍武装人员于乌克兰战域确有参与,不过仅凭他们难以逆转当前局势,这显而易见。那么,这些来自海外的武装人员今后在军事冲突中会如何行动?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支持,广泛传播,并且发表看法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