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愿意在家中就能观赏到上下颠倒的奇特景象?神秘的器具可以达成这个心愿,这种工具过去是自然研究者观察环境的得力助手,后来也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现在让我们来详细认识一下这种器具。
暗箱基本原理
暗箱,拉丁文称作“黑暗的房间”,是一个光线无法进入的封闭场所,仅有一个小孔作为例外。光线由此孔射入,内部便会出现室外景象的上下颠倒影像。这种情形仿佛有魔力一般,使人们得以在暗处观察到外界景象的倒影。据中世纪艺术研究者埃丽娜·格茨曼所述,类似效果在教堂那些彩色与透明玻璃相间的窗格中尤为显著,光线得以穿透昏暗的教堂内部。
学者的发明创造
提出“暗箱”这个名字的约翰内斯·开普勒,在1620年代制作并应用了可移动的暗箱装置。他能够随时随地观察太阳及其他物体的影子,好像把自然风光都收纳进了可携带的“容器”。自然研究者罗伯特·波义耳是手持暗箱的最早创造者,1669年他阐述了“方便携带的暗室”,通过旋转部件就能看到周围不同的画面,让人感到十分有趣。
暗箱的娱乐流行
18世纪,大众对暗箱将外界景象转化为内部影像并加以观察的特性十分关注。暗箱作为一种消遣方式迅速传播开来,其受欢迎程度堪比当时流行的趣味东西。蒲柏以类似戏法的方式,借助暗箱让远方的物体影像在岩洞壁上呈现倒置状态,给观者带来惊喜感受。
流行想象中的幻象
那种把暗箱投射的图像看成幻觉的感觉,在当时的观念里很常见。有一本1746到1747年间的匿名诗集,题为《论暗箱》,就描写了这种情形。人们看着暗箱里显现的影像,觉得它们像是虚无缥缈的景象,却又分明来自现实世界,这种既虚幻又真实的感觉非常吸引人。
暗箱在艺术中的作用
约书亚·雷诺兹这位画家,谈到了暗箱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不过他的说法,反而突出了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他看来,主动选择和创作自由,是暗箱作品和艺术家直接作画时,两者之间最显著的不同。他把光影效果,当作是艺术家的基本工具,这个观点,无意中揭示了蒲柏对洞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实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暗箱对现实的影响
它引导人们用虚假的形象去审视生活,把现实当作是内心感受和睡梦中景象的结合体。这种做法悄悄地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让大家得以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天地,好像在真实与不真实之间建立了一道通道。
你是否设想过,倘若日常所见尽是公开透明之景,感受会如何?若觉此言确有助益,不妨给予点拨并加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