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中补录状况十分出乎意料,一方面,私立学校和国际合办学校招生冷清,大量位置无人问津;另一方面,私立学校的公费班却异常火爆,家长争相抢报,几分钟内名额即被抢光,这两种情况形成鲜明反差,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
招生冰火两重天
今年广州的高中补录状况很不相同,民办性质的高中和中外合作办学招生都遇冷,但民办学校的公费班却非常抢手。民办性质的高中补录有8478个位置,最后报名人数还不到三分之一。中外合作办学计划招1980名学生,实际录取的只有507人。但是,29家民办学校的公费生招生总数为1314个位置,有18所机构在第三批招生环节就已经全部录满,后续补报环节仅余下12个名额。
补录完成率走低
普高线掉档的学生有10218名,比上一年少512人,补录计划只完成了34%,比去年的44.9%低不少。民办学校的招生没招满是主因,民办高中实际录取的学生数还不到补录名额的三分之一,有6所学校录取比例低于10%。中外合作项目的完成比例是25.6%,和去年的49.7%相比,差距非常明显。广外的IB项目需要降低73分才能勉强招到学生。
公费班受热捧
广州部分私立学校的公费项目很受青睐。这些项目借助知名学校的教师团队,并且学费不高,因此吸引了大量学生申请。18所学校的第三批招生迅速结束,补充招生时空余名额极少,几分钟内就会被抢光。个别学校录取的最低分数是737分,这点跟那些历史悠久的重点学校相比,一点不差。
高学费成阻碍
私立学校的开销相当高,每学期的花费一般要两万,很多要超过三万,读三年至少要花十二万。在二十个合资教育项目中,有五个费用超过二十万,大部分在十万到二十万之间。这么大的花费,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
公办扩招挤压
公立普通中学数量持续增长,能进入这些学校的几率已经不足六成。广州市的家长们大多希望孩子上公立学校,因为公立学校免学费且教学质量高,所以对国际学校的需求减少。一些私立学校开设了由公立学校协助的班级,规模不断扩大,这也吸引了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导致部分私立高中招生变得困难。
学生选择多样
有些分数超过普通高中录取线的学生,却选择去职业高中学习,而不是中外合作办学学校,这种情况很普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不强劲,成绩优异的学生被分配到其他领域,所以民办高中和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招生遇到难题,这是可以预料的。
社会各界都在探讨,私立中学和中外合作学校,怎样改变方法,才能让报名的学生变多?大家快来点个赞、转一转这篇文章,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