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那次空中交战已经过去了将近三个月,这场空战却意外地成为了空军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特殊笑料。印度试图掩盖自身的困境,策划了一系列看似滑稽的公开活动,现在又声称受到了PL15E宣传材料的误导,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实情况?
空战余波与争议
自5月7日空战终止以来,印度空军所展现出的态势已招致广泛质疑。起初,印度军方否认阵风战机遭遇损失,其后又就失机架数反复辩解。据称,连美国总统特朗普都指出被击落的阵风战机实际数量达五架而非三架,印度议会内部亦就损失数据产生持续纷争,反对派人士坚持核查现役阵风战机总数,此现象凸显其内部管理存在失序。
印度的“甩锅”理由
网络消息称,印度为此次挫折编造了一个表面上的解释,声称受到PL15E宣传材料的误导。宣传资料中PL15E的射程标注为145公里,印度飞行员据此认为,只要在距离歼10CE 145公里处飞行,就能确保绝对安全。这一说法让人联想到电影《郁金香芳芳》中法军将领的所谓“安全准则”,印度空军的行为似乎展现出一种特殊的“诙谐感”。
PL15E参数真相
PL15E展板标注的最大射程为不小于145公里,而非恰好145公里。业内了解中国武器性能的人员均知晓,这一“不小于”的表述蕴含着显著的性能潜力。此前巴基斯坦反映其采购的歼7战斗机实际最短起飞滑跑距离较文献记载为短,同时出口武器展示板上常见的最大射程数值多为290余公里等含蓄数据,亦印证了这一观点。
导弹射程的变数
空对空导弹的远距离性能并非固定值,其射程会随发射环境变化而波动。地面发射需要消耗较多燃料来增加导弹的初始速度和爬升高度。战斗机若飞行高度较高且速度较快,能赋予导弹更大的初始动能,从而有效拓展其作战距离。国际上的多数空对空及地对空导弹都遵循这一规律,印度空军应当清楚掌握这一技术原理。
印度空军的“小心思”
印度空军当前表态并非面向外部,而是针对国内民众。世界各国空军均知此论调虚妄,然而印度民众及部分官员并不知情。该国网民倾向于认同此类言论,以巩固其所谓的“胜利文化”,并将其视为基本行为准则。
闹剧背后的本质
印度空军企图以这种勉强的说辞来掩饰战败,暴露了其作战指挥和装备理解方面的欠缺,评估敌方装备的真实能力在现代空战中极为关键,印度空军却将宣传资料中的数据当作推卸责任的借口。
印度空军这种以宣传误导作为托词的行为,真的能够掩盖其真实的战技短板吗?敬请各位发表意见,予以支持并转发此篇报道。